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机械设备
聚焦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二届产业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
天津大学新闻网 2024-04-21

4月18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二届产业发展论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在福建厦门举办。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随着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深入实施,与2017年相比,2023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增长了18.1%,豆粕饲用总量下降了6.6%,按饲料消耗量测算,相当于减少了大豆饲用需求3000多万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论坛围绕“强产业、应变局、开新局”的主题,聚焦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相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形势,交流共享创新成果,共同探索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黄艳参加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姚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汪飞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刘亚清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宋玉,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叶品坤,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伟文等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主持了论坛。

黄艳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饲料总产量连续两年突破3亿吨,稳居世界首位,工业饲料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构建起涵盖饲料原料、饲料机械等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基本构建了较完善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微生物蛋白原料、生物饲料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饲料产业的提质增效。

“饲料工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产品供应的重要基石,为畜牧业的发展和肉蛋奶的稳定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宗礼在论坛上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内市场多重因素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优化饲料原料的使用,特别是饲用豆粕的减量替代,这不仅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是促进养殖业节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抓手。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2023年印发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提效、开源、调结构措施,引导饲料和养殖行业减少豆粕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认识层面,部分地区没有真正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要求,把粮食安全简单等同于口粮安全,个别地区片面认为耕地不能种草,挤压了市场种植的空间。在技术层面,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基础数据库还不健全,国产饲料配方软件研发应用滞后,小品种氨基酸研发创新不足,产能小,市场价格偏高。在应用层面,国内地缘型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目前底数不清,低蛋白饲料配方技术在中小养殖场户的覆盖面还不够、使用积极性还不高。

据了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从“降蛋白、替豆粕、增饲草”三个方面发力。“降蛋白”方面,重点推广普及低蛋白饲料应用技术,深入开展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构建完善基础数据库,支持国产饲料配方软件研发应用,加强完善主要畜禽水产养殖动物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的饲料生产技术规范,完善低蛋白高品质饲料标准体系等。“替豆粕”方面,重点挖掘地源性资源资料,组织开展国内地源性蛋白饲料资源的全面调查,掌握国内资源存量及应用情况,扩大微生物蛋白饲料原料产能,稳步开展餐桌剩余食物、动物源蛋白水解物、毛皮动物屠体等新蛋白资源饲料化利用试点。“增饲草”方面,重点提升优质饲草供给能力,充分挖掘耕地、农闲田等土地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建设稳产高产饲草基地,加快建立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继续推进粮改饲,实施优质高产苜蓿发展行动,加快培育优质高产抗逆饲草新品种,集成推广饲草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优化草食家畜饲草料结构,推动以草代粮、以草增粮。

“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还需要饲料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王宗礼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作为连接政产学研的桥梁纽带,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标准制定、宣传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发布了生猪、肉鸡、蛋鸡等系列低蛋白低豆粕生产技术规范和15个小品种氨基酸标准,基本形成了涵盖豆粕减量、氨基酸补充、提高蛋白消化率利用率等方面的一整套标准体系,为饲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规范指导。

论坛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围绕《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介绍了当前我国饲料粮及蛋白饲料消费情况,认为要通过科技创新支撑豆粕减量替代,实现蛋白饲料的自主可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实现精准营养,持续开展饲料营养价值的精准评定;要制定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方法;研究和发展种养加结合的一体化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分享了报告《提高饲料转化率 促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介绍了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对于解决我国饲料粮短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我国畜禽品种饲料转化率较低,通过育种降低饲料转化率的潜力巨大,如基因组选择技术为选育高饲料转化率的牛、羊、猪品种提供了高效手段。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何艮分享了《我国蛋白资源开发与利用》,介绍了提高饲料转化与利用是降本增效的根本路径,而研究发现餐后体蛋白合成激发是饲料蛋白转化的基础,开发和使用调控饲料转化核心元件mtor的动物营养品,能够大幅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汉春围绕《准确把握安全评价规则 加快饲料生物合成技术成果应用》,详细解读了饲料用转基因微生物安全评价申报要求、评价要求和评价内容,其中评价要求涉及饲料用转基因微生物分子特征、遗传稳定性、生物学特性、对动物的安全性、对人类的安全性、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等,对于深入了解饲料生物合成技术、加快饲料用转基因微生物产品推广应用具有很强指导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呙于明围绕《构建精准营养数智化平台 实现家禽产业降本增效》,阐释了实现精准营养的五条路径,即精确的饲料养分信息、精细的饲料加工工艺、准确的动物营养需求、精细的肠道微生物营养、精准饲喂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数据产品和数智平台把精准营养变为现实。

嘉吉动物营养北亚区业务集团总裁郑鸿飞围绕《数智化转型引领畜牧饲料业未来》,介绍了嘉吉数字化产品在生猪养殖场的有效应用,为畜牧饲料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启发。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决策服务处处长王辽卫分享了《2024年大宗饲料原料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及期货操作策略》,分析了国内外大豆、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的生产销售情况,预测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大宗饲料原料的价格趋势,为畜禽饲料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指导参考。

丰尚智慧农牧董事长谢伟围绕《面向原料替代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分析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对饲料企业成本、设备及工艺的影响,分享了如何建立饲料行业的数字化体系,并介绍了数字化设备提升产能、降本增效的实际应用效果。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分享了《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重塑之道》,分析了饲料行业面临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包括上游原料变化、生猪周期变化、养殖波动,以及竞争市场、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战略定位,不断创新战略、改善经营方式。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围绕《饲料行业新变局与应对》作了大会报告,介绍了我国饲料粮消费形势,阐释了饲料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企业效益、动物健康、质量安全三个方面,分析了行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

专家的报告紧紧围绕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站位高,有深度,可实践,为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做强饲料行业尤其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提出了路径,鼓舞了信心,将进一步促进饲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持续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饲料粮节约高效利用,着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王宗礼表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举办多种形式的论坛、培训、交流等活动,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推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不断取得新成效。

论坛报告环节由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杨劲松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秦玉昌分别主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少斐 杨惠

中国农网2024年4月20日

编辑:cxl
阅读:58
图片资讯 更多>>
  • 津云:“天大小世博”开幕 带你拥抱世界文明百花园
  • [央视新闻]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助力中匈文化合作
  • 中国留学生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专题展在沪开幕
  • 2024国际电子电路(上海)展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