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内涝应急抢险装备: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作业流程全曝光
在暴雨内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当下,高效的应急抢险装备至关重要。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卓越的表现,成为了暴雨内涝应急抢险的利器。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它的作业流程。
一、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独特性能铸就抢险优势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兼具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能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它拥有强大的8轮驱动系统,例如部分车型搭载美国科勒23马力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配合ADMIRAL行星变速技术,动力传输效率高达97%,较传统4驱系统提升42%。其智能扭矩矢量分配功能十分强大,OBD“6 + 1”诊断系统可实时监测各轮附着力,单轮打滑时0.3秒内就能将扭矩转移至有效轮,爬坡时自动增强后轮驱动力,实现1:1.5攀爬比;在水中转向时,内侧轮自动降速形成差速转向,涉水深度可达1.2米,航速5 - 12km/h(加装外弦发动机可达12km/h) 。此外,它还具备全地形接地系统,24英寸ARGO防滑轮胎提供1.7psi低地面压力,橡胶履带模式下压力降至0.67psi,陷车风险降低70%;轮胎模式离地间隙230mm、履带模式255mm,可跨越50cm高障碍物,通过性提升30% 。这些性能使得它能在陆地、水上、山丘、沙漠、沼泽、雪地、森林等各种恶劣地形中自由行驶。
二、暴雨内涝应急抢险作业流程
(一)接到任务,快速响应
当暴雨内涝灾害发生,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求救信号并确定地点后,迅速调度附近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队伍。人员快速检查车辆状态,确保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位正常运行,同时检查随车携带的装备,如救生衣、急救包、照明设备等是否齐全。
(二)奔赴现场,灵活行进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凭借其卓越的通过性能,快速奔赴灾害现场。在陆地行驶时,它可以承载4 - 6人,时速能开到35 - 55千米/小时,能够在被积水淹没的街道、泥泞的道路等复杂路况中快速穿行。遇到积水较深的路段,它可切换至水上行驶模式,水中时速可达5 - 12千米/小时,像船一样平稳地泛水浮渡,轻松跨越被洪水阻断的道路,快速到达受灾区域。
(三)搜寻,转移群众
到达受灾现场后,人员驾驶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受灾区域展开全面搜寻。车辆的高机动性和大承载能力使得人员能够深入到普通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发现被困群众。对于行动不便或受伤的群众,人员利用随车携带的担架等设备,将其安全转移到车上。每次可承载数名群众,高效地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四)运送物资,保障供给
除了被困群众,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还承担着运送物资的重要任务。在交通阻断的情况下,它可在大街小巷中行走穿梭,将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急需物资及时运送到受灾群众手中,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五)完成任务,车辆维护
完成任务后,人员对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进行全面的清洗和维护。检查车辆是否有损坏或故障,对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进行保养,确保车辆随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下一次应急抢险任务做好准备。
三、应用案例见证卓越成效
在过往的暴雨内涝灾害中,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某次城市内涝灾害中,街道被洪水淹没,普通车辆无法通行,大量群众被困。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及时出动,在积水中如履平地,快速搜寻并转移被困群众数百人,同时为受灾区域运送了大量的急需物资,有效缓解了灾情,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以其独特的性能和高效的作业流程,成为暴雨内涝应急抢险的可靠伙伴。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应急抢险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它都将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战斗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