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机械设备
又一个农机领域暴起暴落 背后真相令人咂舌!
大田传媒|农机360 2018-12-06
  热衷于流行,追求时髦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把这个观念用在农机上则可能不太合适,因为农机是个寿命很长的生产资料,盲目的追涨看跌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国内的烘干机就成了一种潮流化的产品,前几年热得不得了,据说最高时有400家企业在生产,在当时,如果你没有生产烘干机,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家农机企业,但流行的东西的特点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不,今年就几乎没有人说烘干机了,当然也没有新企业进入了。

  在今年武汉举办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上,烘干机参展企业只有25家,展出实物的只有20家左右,与往年相比,数量少了三分之一,说明生产企业普遍不看好烘干机了,展会反映行情,那么具体的情况如何呢?

  一、今年的销量出人意料大跌

  年初做需求分析时,笔者曾经请教过专家和从事烘干机的企业家,大家对2018年行情还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2017年接近30000台的,的确是冲的太猛了,所以大家整体判断是2018年销量会回落,但应该是小幅的下降,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但市场的真实情况如何呢?近期密集的考察了几家国内主要的粮食烘干机企业,了解到行业真实的销售情况,烘干机行业的几大巨头销量都有下降,但降幅参差不齐,整体看全行业在15000左右,只会少不会多。

  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日子最难过的是生产企业。国内烘干机企业大多数产品结构单一,除了烘干机,没有其它的业务,是典型的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同时由于激增的需求量的刺激,很多企业快马加鞭的上产能,但又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产能和行业的需求能力,所以今年需求量一下滑,企业的产能就出现了空放,小企业没有单子,倒闭的不在少数。


  图1:粮食烘干机行业销量趋势

  据业内专家跟踪的数据看,2015年约有350家企业(中联重科的数据是400家),2017年150家,2018年预计有100家,说明大量机会型公司已经退出,今年中小企业仍在加速度退出,据行业内专业人士预测,当前100家企业仍是太多了,宝岛台湾曾经也有60多家烘干机企业,日本有100多家,现在台湾就剩6家,日本也只有不到10家,据专家预测,后期国内只会剩下15家左右烘干机企业,其余的都会被淘汰掉。

  二、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对于烘干机这个重要的行业,我们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今年行业下滑幅度确实出人意料,肯定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并且应该是综合性的原因。

  1、需求阶段性饱和

  据业内专家的观点,这一轮烘干机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土地流转,土地集之后国内农业种植规模化成为可能,而农业规模化种植,尤其是水稻的规模化生产对烘干类设备就有刚性的需求,种植面积超过50亩的用户就不得不考虑用烘干机了;二是补贴政策的强力刺激,近五年时间,南方、东北地区针对水稻、玉米均有特殊的补贴政策,有些地方补贴之后产品价格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农民无需自己出钱就可以有自己的烘干机,政策的强拉动,烘干机行业产能急剧扩张,销量也迅猛增长,从图1就可以看出来;三是企业的营销推动,营销也是可以创造需求的,几百家烘干机企业的集体发力,一是快速完成了行业的培育,让烘干粮食成为一种习惯,另外通过企业营销手段,刺激需求,让犹豫不决的或观望的用户也提前购买了机器。

  专家的观点,国内烘干机需求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一轮的讯猛增长势必提前透支了市场的需求,事实上很多用户购买烘干机并非有刚性需求,而是冲着补贴政策去的,要么是提前消费,要么是过度消费,前一轮普及式的市场行情过后,今年的需求下降,行情疲软也是正常现象。

  2、补贴总额和单机补贴额度降低

  从2011年开始,烘干设备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并开始受到补贴政策的宠爱,如2011年-2017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对粮食烘干机的补贴最高额度12万元,各地方的补贴目标更是把粮食烘干机作为重点补贴的产品,有些省严格执行国家补贴目录要求的12万的补贴标准,但有些地方对烘干机提高单机补贴额度或即累计补贴,从额度上看超过60%的补贴的并不鲜见。

  从大田农社搜集的数据看,2017年平床式粮食烘干机3-5T的大多数省份补贴是4500元,而宁波能补到6750元,5T吨以上平床式四川只补3000元,而宁波补贴10800元,处理连续式50T以上上海补贴高达50000元,而处理50-100T上海补贴69000元,处于100T以上天津补贴188000元。

  再看看大田农社整理的2018年各个省的烘干机补贴标准,笔者仔细的对比了两年各个吨位的补贴标准,明显的可以看出来,2018年要比201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由于国家减政放权,所以省里有更多的自主权,我们能看出来几个非常大的变化,这应该是引起今年烘干机销量下滑的元凶:一是整体看2018年单机补贴额度要低于2017年,二是不少的省份取消了累加补贴,三是在各吨位上,很多省补标准甚至远低于国补标准。

  3、收益不理想和使用效率低下

  购买烘干机的主要有三类人群:一是种植大户,自购自用;二是粮食或种子加工企业,搞经营挣钱;三是粮站或粮食加工企业,主要是以自用为主。

  从市场一线调研的情况看,近几年随着烘干机越来越多,搞社会化服务的加工企业一是开工率不足,二是收益不理想,这种不理想有可能是对行情不太了解,盲目的上烘干机,或是当地需求本身没有那么大,机器加工能力富裕了。

  收益不理想,用户不挣钱的情况下,当然会影响二次消费的积极性。

  4、向大型化升级,小型机需求下降

  另一个比较隐蔽的,不为人所知的原因就是烘干机的大型化趋势,主要原因是土地进一步集中,规模化种植在增加,同时粮食加工企业和国家粮库开始自己上粮食烘干机了,所以大型高效率的粮食烘干机需求在增加,相应的小型化的在减少,表现在整体数据上并不好看,但如果分析一下结构,相信你会对行业真实情况会有深入的了解。

  三、烘干机还有戏吗?

  如果从前文的数据分析,2018年烘干机销量只有同期的一半,差不多是2014年的水平了,单从量上看,情况不容乐观,从笔者深入工厂、市场和合作社加工现场了解的情况看,似乎更为糟糕,那么烘干机行业还有戏吗?

  记得这个问题笔者在2017年也曾专门撰文进行过分析。今年旧话重提,由于形势差异很大,所以更有分析的价值。

  这个问题虽是老生常谈,但却很容易说清楚,只需要看两个指标就行:一是当前的粮食烘干率是多少,二是未来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只要能说清楚这两个事,这个问题就应刃而解了。

  先看第一个指标。从下图可以看出来,粮食种植三个关键环节中,粮食烘干机的确是短板中的短板,当然对于5%这个数据,有的人并不认可,认为10%比较合适,但笔者认为是5%或10%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国家粮食烘干水平确实很低,亟待迎头赶上。

  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5%到底是高还是低呢,只有和别的国家对比才有真正的意义,据权威的数据,日本、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烘干水平95%以上,日本能达到98%,这样的对比,才能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粮食烘干水平有多低。
  图:粮食作物不同环节机械化率

  再看第二个指标。我们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测算,能直观的预测出来国内粮食烘干机的市场空间,假如粮食烘干率达到20%,以15吨标准量折算,保有量需要5.45万台烘干机,达到30%、40%、50%、60%的话,分别需要8万台、11万台、13.6万台、16万台。

  当然我们不能忘了国家还有战略规划。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烘干机是实现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全程机械化产后的一个关键机械,是实现“十三五”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的重要农机装备之一,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达10万台

  总之从烘干水平看,三大主粮烘干率最高不超过10%的水平,空间无限,国家政策仍将支持烘干机的发展,同时市场化内生需求正在形成,从长期,笔者看好烘干机行业走势,但近期看,上一轮烘干机透支了至少三年的需求,所以行业将会有一个短暂的低谷期,企业一是要想法设想度过变个短暂的周期,同时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

  四、烘干机企业出路何在?

  经过和行业一些专家的交流,针对国内烘干机行业的前景,发表笔者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1、大企业和小公司都将退出,最终专业化公司将独领风骚

  烘干机行业的洗牌早就开始了,但并不彻底。从事粮食烘干类产品的公司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像台湾三久、日本金子、山本等专业的做烘干设备的专业型公司;第二类是国内专业做烘干机的公司,比如牧羊集团、三喜农机、辰宇农机、天禹农机、麦稻之星等企业;第三类是多元化的大企业,比如前面说过的中国一拖、雷沃重工、中联重科、东风农机、江淮动力、沃得农装等国内的第一阵营农机公司和约翰迪尔、爱科、久保田、洋马、井关等跨国公司。

  烘干机这种产品有别于传统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农机产品,对于用户来说,购买的并不是单纯的机器,而是烘干粮食的解决方案和后续全生命周期的作业指导和服务,不同的用户,根据其种植面积、加工需求要提供解决方案,销售人员要到用户的家里去勘察施工现场,根据场地和地理环境提供设计图,除了烘干机外还要有配置设施,除了提供产品还要为用户安装、调试和加工过程中的指导。

  烘干机不是标准化的产品,需提供解决方案,并且是个性化的方案,这就决定了没有设计和施工能力的小企业没有竞争力,而有产品又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也干不成,因为个性化需求会导致管理的复杂性和低效率,所以从全球范围看,没有一家大企业能做好烘干机的,小编看好专业化的公司,这种公司只提供烘干机或粮食收获后处理设备,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能快速解决,这是专业和专注的优势。

  2、将形成卖产品和加工服务两种商业模式

  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有一大批企业退出市场,有些企业会远离农机行业,但一些搞烘干机的会向上下游拓展,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不卖烘干机而直接从事粮食收储、烘干、加工、贸易服务。

  植保无人机行业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以大疆为代表的硬件派,就是只向用户销售无人飞机,另一种是以极飞为代表的作业派,用自己的机器,组装飞防服务大队直接为用户提供植保飞防作业服务,笔者预测烘干机行业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事实上近期笔者在市场调研时,已经发现江苏的一些烘干机制造企业在转行做粮食烘干中心了,有一家烘干机老板打算建一个有80台套烘干机的大型粮食加工中心。

  3、产品大型化将成为趋势

  粮食烘干机的大型化趋势已经走出。据一些烘干机厂家的业务经理介绍,近几年大型化有几个原因:一是土地越来越集中,规模化进程在加快,原来用户购买单台或一组的,现在起步就是4组或6组,原来购买小吨位的,现在直接购买20吨、30吨的;二是专门从事粮食烘干服务的烘干中心在增加,这些烘干中心通过加工粮食来盈利,最看重的是加工效率,所以需要大吨位、连续式烘干的设备;三是粮库、粮店和食品企业开始大量的购买烘干机,以前他们收加工好的粮食,现在为了追求效益,自己收湿粮食自己加工,这些用户购买的都是大吨位的设备建立烘干中心。

  4、多功能机型是方向,细分领域将异军突起

  关于烘干机不能局限于粮食烘干,事实上凡是在收获时水分含量高的作物都有烘干的需求,这方面不再赘述,在这里只说结论:

  一是粮食烘干机向加工的多品种发展。现有的粮食烘干机要么只能烘水稻,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烘干效果差,要么只能烘小麦和玉米,对水稻和油菜等效果不好,这就造成机器使用率低,综合性价比不高。现在已经有企业在引进国外的多功能的烘干机,据说欧洲有能烘30种作物的烘干机技术已经引入国内市场了。

  二是细分领域将异军突起。也就是烘干机的差异化发展,预计未来,一些专业化的公司和中小型企业将避开和大企业的正面竞争,向细分行业发展,比如中药材、果蔬、花卉、烟草、橡胶、菌类、矿物质等产品烘干,未来在这些细分领域会出现一些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些细分市场每一个都不算太大,但加起来会产生长尾效应,其商业价值也不容小视。
编辑:李豪琦
阅读:1764
图片资讯 更多>>
  • 海南举行“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扩大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事由”专场
  • 甘肃银行天水分行副行长胡伟一行到星火机床公司调研
  • 通快荣获2024激光金耀奖
  • 清水县向星火公司赠送锦旗 感谢帮扶脱贫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