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展会 · 原材料
【天开园一周年观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天津大学新闻网 2024-05-21

本站记者赵晖

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一年,恩特能源一家专注储能及新能源装备定制服务的公司获得了天使轮融资1100万,正在储备下一轮融资。

一年,继拿到天开园首个授权专利,永续新材料还拿到了400万的订单,年产3万吨磷酸化纳米纤维素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

一年,凯尔仪器不仅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盈利,产业化基地也即将落户津南。

……

科创是“天大的事”。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天津着力打造的创新发展策源地,自2023年5月18日宣布开园,运营整整一年了。天津大学拿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遴选最适合的产业化项目、准备最充足的创业基金,以“求是”、“求实”的实干姿态,深度参与天开园建设。一年来,90多家“天大系”企业入驻天开园,探索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助力天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技术经纪人队伍链接科研与市场

2023年4月,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是天津大学首批遴选入驻天开园的硬核项目。他们研发的磷酸化纳米纤维素,这是一种新材料,在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造纸、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都有应用,企业现在重点开发的是蔬果保鲜、增强涂料和增强可降解塑料功能。

“对于蔬果来说,失水和氧化是腐烂的根本原因,蔬果保鲜的难点是和氧气接触后造成的水分流失以及微生物侵染导致的腐坏。以纳米纤维素为主的蔬果保鲜产品喷涂在蔬菜水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纳米薄膜涂层。这层涂层可以有效阻止氧气和水蒸气通过,彻底解决了蔬果的氧气阻隔、保持水分不流失、杀菌抑菌等三大问题,最终实现了这样的保鲜效果。”天津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黄仁亮介绍说。

成立公司之前,纳米纤维素一直躺在实验室的成果簿上。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可持续新材料研发团队,在纳米纤维素领域深入研发攻关5年之久,取得50余项发明专利。“我们的成果国内领先,以前帮重大工程项目做过建材加固。”在遴选入驻天开园项目时,技术经纪人关注到这个项目,帮助团队梳理出更大的应用场景,蔬果保鲜是公司目前重点开发方向。

方向找到了,但要完成接下来的工业化生产,对合成工艺进行工业验证,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设备和厂房,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大规模的资金。天开园的建立给了科研团队成果转化的契机。天大科技园与天开园服务团队从概念验证、应用场景拓展、金融支持、生产场地落实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企业获得纯信用的银行贷款授信额度总计1200万元,企业获得天开园研发专项、概念专项、房租补贴、厂房补贴等数百万真金白银的补贴。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帮助,助力“纳米纤维素”等多项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我们要想办法让成果从校园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介绍天津大学正在探索一套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破圈融合、跨界集成,打通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的接口,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实验室有很多共性技术,根据应用场景稍加拓展,不少研究成果就可以进入市场。需求导向、市场运作,天大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经济队伍能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对于成果转化,天大力争给与立体服务——建立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形成多维度、多触角的技术转化完整链条。以“学校指导、政府支持、企业运营”为模式,天津大学成立了天津大学天开科技园有限公司,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标准建设天大天开园。这只专业的运营团队为每个入驻团队都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老师们组建商业化团队、寻找职业经理人、分析成果应用场景、接洽各方投资人……用专业化力量、专业化手段,为项目转化保驾护航。

开出天开园第一笔发票;提请天开园第一个知识产权申请;签订天开园第一个技术开发合同、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天津大学用一系列 “第一”推进天开园建设,推进成果转化。

机制保障 调动产业化积极性

签订了天开园第一份供销合同的恩特能源科技,经过一年的发展已与国家电网、中国电科等近2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天使轮融资1100万,正在储备下一轮融资。一个小而美的科创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天津大学教授,恩特能源创始人王议锋谈及创业经验时说学校是强大的后盾——天津大学作为恩特能源背后的支持者,为公司提供了粘性高的丰富客户资源,更是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库。

恩特能源背靠王成山院士创建的“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组建国内最早开展sic和gan特性及应用研究的科研团队,引进了世界著名实验室科学家全职回国担任公司cso。项目团队深耕高频电能变换和宽禁带半导体变流技术领域,结合实验室十余年先进电能变换技术成果,采用第三代半导体变流技术,将先进的储能装备技术和产品在天开园进行落地转化,主要服务于特种电源、储能及新能源发电等领域,为高安全高效储能系统提供了国际领先的解决方案。

王议锋深知“从科研成果到产品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很长路要走。“很多人只看到老师创业的优势,觉得老师有技术,但技术优势对于创业成功的贡献率一般只有10%—15%,老师创业的短板很多,比如我们不懂管理,不懂市场,不懂金融,好在我们非常幸运!” 幸运的是:恩特拥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合伙人队伍;天津大学为推动成果转化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搭上了天津大力推进“天开园”一系列建设的政策快车。

我国已成为世界科研论文发表量第一大国,持有专利数也高居全球第二。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40%~60%的平均水平。为了调动科学家们的创业热情, 天津大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天津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申请减免实施办法》对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现金奖励以及合法、依规的所得税减免;《天津大学科技创新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鼓励成果转化;《天津大学高水平自然科学类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其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鼓励将成果转化列入分级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学校还出台政策支持在校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在职教职工也可以离岗创业,学校也鼓励一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的教职工到企业兼职。

采访时,记者发现王议锋和黄仁亮的企业团队介绍都需要更新了,因为在这一年,他们都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

天津蓝色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天大海泰数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开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天开园5号楼3楼的整整一层都是天津大学海洋学院输出的成果转化项目。“与天大强大的工科优势相结合是天大海洋学院的特色。我们院长很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很重视产业化,鼓励做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我们实验室就是做海洋工程材料的。” 黄仁亮说。在天开园,这样的专属层还有很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大对成果转化的重视。

同层推开邻居的办公室就能做相近学科的成果交流,上下几层就能做上下游产业链的链接,天开园就像一个科创大魔方,对接出无限可能。

创新创业生态 涵养更多产业化项目

天开高教科创园有一支50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母基金。这支基金是由九安医疗、海河产业基金、天开集团、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海棠创投基金共同设立的。该基金兼具投资子基金和直投项目功能,有利于充分利用天津大学的科教资源、海棠创投的基金管理经验及其背后的校友、人才资源,引导优质项目与科创成果转化落地天开高教科创园。

“给科学家配上投资家,再寻找合适的创业家,用‘三驾马车’拉动成果转化。”作为合作方之一,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毅认为,金融力量是激发园区科创聚集效应的重要催化剂。

科创50亿母基金的发布吸引了60余家硬科技投资机构前来参会。未来母基金将吸纳全国知名风投机构配资,在天津形成的天使、科创、成长等全周期创投基金群,更好地投资天津高质量科技项目,支持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一个包括市场、资金、管理等若干方面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个系统工程天津大学构建了以创投基金群、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加速营等“九个一“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帮助师生掌握更全面的创业知识和能力。

天津大学创业课的师资力量十分强大,导师中不乏世界500强董事长、中国五百强董事长,上市企业董事长,天津大学的选修课《创业大讲堂》被誉为市值最高的选修课;《创业实战训练》是一门网红课,主讲企业家带领学生前往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校友创业企业,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创业实践。

天津大学是全国最早一批建设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天大科技园2001年即被正式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是天津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天大为创业师生校友提供了一门式服务,简化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手续、缩短流程,并为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开设校内“绿色通道”。天津大学也是天津第一个走通高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模式的高校。

天大校友发起成立的北洋海棠基金构建了“发现、赋能、加速、投资”的特色服务链条,已链接近4000名天大校友、近1500个创业项目、200余家金融机构。云遥宇航、华芯智能、航天驭星等高科技项目,已迅速成长为明星创业企业。

为了帮助更多初创科研团队走稳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家还募捐1000万作为专项基金,重奖大学生优秀项目;捐赠4100万元,全面支持创业学院建设发展。

天津大学有几个创新创业生态微信群,群里,校友们经常会发一些创业项目,感兴趣的资本就会跟进。博士时志强,在群里发布了一个超级电容的项目。一个小时后他被师兄雄韬股份张华农@了:“比能量20已经很不错了,同时我觉得您的硬碳技术应用在钠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上,也是很好的选择。加一下微信?”紧接着张华农又被刘毅@了:“如果确定投资,海棠基金跟投。天开不错可以考察一下。”

资本与项目,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在天大,以一种十分亲近与自然的方式无缝对接着。

天津大学深度参与天开园建设。遴选出近100个技术水平高、创新活力足、发展潜力大的硬核科技项目入驻天开园,涵盖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精密仪器、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赛道。

“天津大学首先是天津的大学。天津大学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新路径,这个成功的‘天大模式’是我们参与天开园建设的最大底气。”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对参与天开园建设有着详细的“施工图”,并要求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入推动科技评价改革,打造成果转化新生态,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

着眼国家战略和天津产业需要,天津大学着力发挥天大源头创新作用,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在津转移转化、落地应用,推动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高效衔接,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天开:

天大科技园(天开)2023年05月18日开园,载体建筑面积21875.78㎡,截至2024年5月16日,科技园注册/迁址/办公企业95家,载体入驻率91.50%。北洋海棠基金在天开园设立50亿元母基金和2亿元创投基金。

企业资质:拟申报国科小39家,拟申报雏鹰38家(9家已获资质),拟申报高新技术4家。

知识产权:38家企业有知识产权(含在申请25家),知识产权216件;其中,发明专利(含在申请62件)107件,实用新型(含在申请24件)31件,软著(含在申请25件)78件。

行业分布:人工智能32%、新一代信息技术12%、智能制造12%、精密仪器12%、新能源6%、新材料5%。

专业服务:天大科技园(天开)开园至2024年5月16日,举办活动累计132场,线下合计参与7000+人次,线上合计参与35000+人次。搭建三方服务库,与科技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三方合作机构19家,包括:财税服务4家、科技申报2家、知识产权3家、人才2家、法律2家、投融机构7家(2家为综合服务机构,重复计算)。目前已为超过35家企业提供上门咨询服务。(编辑 赵晖 贾晨航)

编辑:cxl
阅读:76
图片资讯 更多>>
  • 西宁市租赁高压发电机 西宁市出租柴油发电机组静音发电机出租租赁
  • 兰州市租赁发电机发电车 兰州市出租UPS应急发电车
  • 昆明市租赁大型柴油发电机组 昆明市出租高压发电机
  • 智能电话机器人系统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