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技术中心 · 机床设备
山东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有望突破3.5万家 力争用两年时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140万人以上
济南市人民政府 2024-05-13

支持济南等打造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突破3.5万家,力争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达30家……日前,山东印发《“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全面加快实施各项行动计划。

明年全省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达到60%以上

此次印发实施的《“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包括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共10项行动计划。

在科技研发创新行动计划方面,山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突破3.5万家、2025年突破3.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4年突破5万家、2025年突破5.5万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24年达到52%、2025年达到53%,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其中,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项目。完善四级实验室体系,全力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力争到2025年总数达到30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新组建3—4家省实验室。推动科技园区质量提升,两年新建3—5家省高新区,力争国家高新区创建取得新突破,推动每家高新区打造1—2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根据人才引育创新行动计划,山东力争用2年时间,新增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300人左右,吸引集聚青年人才140万人以上;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加快实现人才发展由规模增长向效能提升、生态优化转变。其中,高标准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有序推进人才集聚节点布局建设。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省在站博士后突破1万人。新设一批适应“四新”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全省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达到60%以上。聚焦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10个以上省级未来技术学院、100个左右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在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中,2024年年底前,山东各级、各部门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政企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健全,“2115”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机制成为常态,整治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推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品牌。2025年年底前,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其中,2024年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申报一体化管理,企业参保缴费实现“一窗通办”。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降低经营主体支付业务手续费,畅通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推行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全程网办”,全面开展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推广建设“无押金城市”,在医疗服务、酒店住宿、养老服务等领域推广“无押金”服务模式,对能取消的押金事项一律取消,无法取消的采取信用、担保等方式替代。

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根据数字变革创新行动计划,山东将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推动数字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数字政府领域,2024年,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企业和群众“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成为常态;省市电子证照证明规范制发率达到100%,电子证照证明、“鲁通码”在各领域全面应用。到2025年,公共数据共享率达到99%左右,塑强“爱山东”“山东通”政务品牌,全面建成“无证明之省”。数字经济领域,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两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占比超过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数字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数字社会领域,用两年时间,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智慧社区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服务等智慧化加速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科创领域,大数据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在高端服务器、高效网络存储、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数字基建领域,2024年新开通5g基站4万个、2025年累计开通27万个,2024年新增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5万个、2025年总数达到45万个,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领域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其中,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过千亿。打造一批鲁版软件“名品”,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实施先进计算“固链”工程,到2025年,先进计算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支持各市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专业化园区,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园等国家级园区。支持济南市、青岛市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济南、青岛等市以及部分县(市、区)打造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齐鲁科创大走廊,支持济南、青岛等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强算力“中枢”,打造济南、青岛两个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构建低中高速移动物联网协同发展综合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打造物联网应用场景,推动部署千万级感知节点,建成5个左右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省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

在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中,山东2024年新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左右、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到2025年,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打造结构优化、创新活跃、安全稳定、开放合作的优良产业生态。其中,2024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2万个左右,新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10家左右、绿色工厂100家左右、绿色工业园区10家左右,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60万辆左右,创建7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省重点实验室200家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

根据民生改善创新行动计划,山东将接续实施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就医服务、重点群体保障、城乡住房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六项提升行动”,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其中,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到2025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83万人、2117万人。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行动,2024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和省一类及以上优质园占比均达到60%以上,2025年达到65%以上。高标准建设10000个村卫生室。省内异地和跨省住院、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稳定在90%以上,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

同时,山东将在两年内对500部以上老旧住宅电梯开展安全评估,加大电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2024年济南、青岛开工8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0万套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进城新市民、青年人租房支持,2024年全省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3万户。2025年,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扩大租赁补贴覆盖范围,努力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青年人多样化租住需求。2024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户以上。

根据文化宣传创新行动计划,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74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左右。到2025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78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700亿元左右;高水平打造20家左右文化产业园区。其中,深化市级媒体一体化改革,2024年推进试点工作,2025年全面完成人员机构平台整合。制定山东省国有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重点深化改革重组、“两非”剥离、“两资”处置等;2025年重点推进新业态培育、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等工作。

今年力争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2.8万亿元左右

此次印发的《“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等十项产业行动计划。

其中,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2024年,力争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2.8万亿元左右,高端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产业比重提高到52.5%左右,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量达到74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企业资产达到130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左右。

同时,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雁阵形集群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美业、健康食品、中农兽药等特色产业,每年打造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500家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龙头(规模以上)企业;每年打造健康产业相关领域百亿级园区10个。培育济南、临沂、滨州、菏泽等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具中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

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新增10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到202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以上。

编辑:cxl
阅读:160
图片资讯 更多>>
  • 全球及中国简易升降机市场需求规模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4-2030年
  • 龙门往复式全自动洗车机怎么安装?
  • 机器人打电话软件 自动打电话软件
  • 电销神器 智能外呼机器人